浏览数量: 1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3-01-06 来源: 本站
中国工业设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历史学维度和经济学维度
新文科建设强调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执着坚守和传承,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新工科建设主要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无论是新文科,还是新工科,均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新需求的产生、新国情的要求。在强调新工科语境下工业设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的同时,工业设计的理论体系探索与完善也是工业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工业设计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学维度:系统梳理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
工业设计史研究是中国史学和学科专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鉴经典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工业设计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目前,研究20世纪中国工业设计的著作较多,如《中国工业史》(刘国良,2003)、《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郭恩慈等,2008)、China’s Design Revolution(《中国设计革命》,Lorraine Justice,2012)《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左旭初,2013)、《1949-1979:中国工业设计珍贵档案》(沈榆,2014)、《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毛溪,2015)《中国当代设计全集(20卷)》(王琥等,2015)、《百年上海设计》(黄建平,2017)、《中英工业设计发展历程轨迹比较研究》(李朔,2020年)等。由上可知,当前研究中国工业设计史大致分为三类:一为通史类研究,即从纵向历史的角度,对中国从古至今对手工业、工业发展历程的梳理;二类为断代史与专题史研究,即对中国工业设计某一阶段或某一现象的研究;三类为跨文化比较或海外研究。这些研究范式无疑为我们了解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石。
(二)经济学维度:工业化过程中国工业设计理论问题。
工业设计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经济这个社会发展主题。自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12]。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曾在撒切尔夫人的积极倡导下,制定了针对工业设计发展的长期战略,成为英国经济振兴的助推器。德国在包豪斯学校成立后,兴起了工业设计,并为德国的工业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日本在战后也把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和战略导向,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被国际经济界一致认为是“日本经济力=设计力”的体现。
(1)快速工业化之路的理论问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二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现在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正是这个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保证中国经济在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冲击下仍能够保持巨大韧性。[13]同时,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使“中国制造”的身影遍布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制造业、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还是商品消费、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14]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取得的宝贵经验为中国工业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且具有说服力的实践案例。
(2)工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问题。2020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7.7%,第二产业37.8%,第三产业54.5%。2021年上半年统计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下降到5.33%,第二产业38.98%,第三产业55.74%。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涨幅最大。先进技术装备的生产,物质基础的改造,劳动工具的制造,能源及原材料的提供,各种消费品的满足都要依靠工业的力量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和发展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
(3)“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中国创造”问题。“中国制造”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使其在世界工业拥有一席之地。但是,“中国制造”只能说明生产加工在中国,并不代表核心技术的版权在中国。“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工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创造”是强国之本,离不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理论体系的建构,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主体,以实践创新为前提,努力开启中国自己的“创造时代”。